管理者摘要
📊 结构特征对比
- 台湾T*选择题占76分,非选择题74分(合计150分)
- 全国卷以非选择题为主,阅读+写作结构
- 时间负荷:T* 1.20分钟/分 > 全国卷 1.00分钟/分
📚 内容模块差异
- 三卷均含现代文、文言文、语言运用、写作
- 全国卷一明确设有古诗词鉴赏与名句默写
- T*在多文本对读方面有特色(晚明记游)
✍️ 写作任务特色
- T*:50分双任务(短答+短文+材料写作)
- 全国卷:60分单任务(≥800字材料作文)
- 认知要求:全国卷论证深度门槛更高
核心结论:S(T*,卷一)=69.5,S(T*,卷二)=67.5(差值<5),判为"介于卷一与卷二之间",略倾向卷一。摇摆维度在文言文(卷一证据更明晰)与写作(任务形态差异较大)。
定性标签特征
结构对比总表
试卷 | 总分(归一) | 总时长 | 单位分值耗时 | 题型结构 | 难度曲线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台湾T* (国综+国写) |
150(已归一) | 180 min(90+90) | 1.20 | 选择题76 + 混合/非选24(A1=100) + 国写非选50(A2) | 早段选择题较多→中后段混合题/写作 |
全国卷一 (2025) |
150(原卷即150) | 150 min | 1.00 | 阅读(含现代/文言/诗)70,名句默写6,语言文字18,作文60 | 由现代文→议论/小说→文言→诗→语言→写作(层次递进) |
全国卷二 (2025) |
150(原卷即150) | 150 min(假定) | 1.00(假定) | 阅读72,写作60(语言运用分配未完全可核) | 阅读→语言→写作(完整细节证据不足) |
结构差异要点:T*的选择题比重显著高于两卷全国卷(后两者以非选择题为主),T*多选题采用分步扣分公式(2n-k)/n,有利于细粒度区分中高分段。
模块分析与内容覆盖
模块 | T*(台湾合并卷) | 全国卷一(2025) | 全国卷二(2025) |
---|---|---|---|
M1 现代文阅读 | 证据存在(A1混合题多文本阅读:晚明记游) | 约39分(70−文言22−诗9) | 存在但未能量化(阅读细则未完整呈现) |
M2 文言文阅读 | 存在(词义辨析/文言材料) | 22分(阅读III) | 存在但具体分值证据不足 |
M3 古诗词鉴赏 | 未检出独立板块(证据不足) | 9分(阅读IV) | 存在概率高,但分值证据不足 |
M4 语言文字运用 | 大量选择/语用题(错别字、修辞、语义衔接等) | 18分(专设板块) | 存在(多项语言题)但总分证据不足 |
M5 文化文学常识 | 存在(选项含典籍、名物) | 6分(名篇名句默写) | 存在可能,但分值证据不足 |
M6 写作 | 50分/2任务(短答+短文;材料议写/想象写作) | 60分/1任务(材料作文,≥800字) | 60分/1任务(材料作文) |
文本难度与语言复杂度
现代文复杂度
T*: 中-高 | 卷一: 高 | 卷二: 中-高
文言文深度
T*: 中 | 卷一: 高 | 卷二: 中(证据不足)
文本难度与认知层级
认知层级分布特征
📖 信息提取/概括
- 三卷均大量涉及(卷一现代文I的摘改与补写)
- T*混合题对多文本要点的"综述"
- 卷二语言演变/文风类议论分析
🔍 比较评价/论证分析
- 卷一文言四材料并读+观点评析要求高
- T*的"晚明记游"多文本比较
- 跨文本对照与归纳能力要求
🎨 审美鉴赏
- 卷一诗歌鉴赏要求明确(尾联意蕴)
- T*在本次材料中未见专设诗词题
- 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赏析
💭 价值判断
- 卷一现代文II老舍/抗战叙述与创作理念映证
- T*国写52Hz鲸/拟社会互动题引导价值思辨
- 文学与人生意涵的思考
模块 | T*(证据锚点) | 全国卷一(证据锚点) | 全国卷二(证据锚点) |
---|---|---|---|
现代文 | 多文本"晚明记游"跨篇比较,涉及旅行叙写与审美意趣的对照与归纳(30–31题) | 围绕"种树问答"的古今语义与论证表达,需摘改与补写;含跨文比较(与《种树郭橐驼传》) | 阅读材料强调"语言演变/文风"类议论,含错别字与感情色彩迁移分析,语言学视角要求高 |
文言 | 词义辨析、用典名物判断(单/多选题);材料未列出整组文言断句与翻译 | 《左传》《列女传》《韩诗外传》与清人论辨材料并读,含断句、通假/虚词义与观点评析(22分) | 文言细目未见完整呈现,证据不足 |
诗词 | 未检出独立诗词鉴赏板块,证据不足 | 宋诗一首(9分),尾联情感内涵赏析 | 诗词存在性与分值证据不足 |
写作任务深度与评分门槛
写作任务对比分析
🇹🇼 台湾T*写作特色
- A2为2大题共50分/90分钟
- 题一含"拟社会互动"短答(4分)与短文(21分)
- 题二为"52Hz鲸鱼"材料写作(25分)
- 整体限制较为具体,篇幅中短,任务兼议论与想象
🇨🇳 全国卷写作特色
- 卷一:1题60分材料作文,老舍/艾青/穆旦文本意象
- 卷二:1题60分材料作文,以"梦"的文学与人生意涵引发立意
- 字数不少于800,议题开放、思辨度高
- 单体成篇能力要求更高
写作权重占比
T*: 33.3% (50/150) | 全国卷: 40% (60/150)
判读:T*的写作权重(33.3%)与任务拆分(短答+短文+材料写作)与全国卷单一长文(40%)差异较大;对论证深度与结构稳定性的门槛,全国卷更高(≥800字、单体成篇能力)。
区分度预期分析
量化评分与最终判定
权重配置:A20/B10/C10/D15/E12/F20/G8/H5(合计100分),基于教育测量学理论和语文学科特点确定。
八维度量化评分结果
A. 内容覆盖(权重20%)
T* vs 卷一: 14.0 | T* vs 卷二: 13.0
三方均具现代/文言/语言/写作;卷一明确含诗词与名句
B. 题型结构(权重10%)
T* vs 卷一: 6.0 | T* vs 卷二: 6.0
T*选择题占比高,结构与全国卷差异中等
C. 文化素养(权重10%)
T* vs 卷一: 6.5 | T* vs 卷二: 6.0
卷一名句默写6分更显性;卷二证据不全
D. 文本难度(权重15%)
T* vs 卷一: 11.0 | T* vs 卷二: 10.5
卷一四材料文言+诗歌+现代文梯度显著;T*多文本对读
E. 认知层级(权重12%)
T* vs 卷一: 9.5 | T* vs 卷二: 9.5
三方均含比较/评价/价值判断等高层级任务
F. 写作任务(权重20%)
T* vs 卷一: 12.0 | T* vs 卷二: 12.0
T*50分双任务 vs 全国卷60分单长文;一致性一般
G. 区分度预期(权重8%)
T* vs 卷一: 6.0 | T* vs 卷二: 6.0
T*多选细分+短文;全国卷长文拉开;整体相近
H. 规范性(权重5%)
T* vs 卷一: 4.5 | T* vs 卷二: 4.5
三卷指令清晰、版式稳定(可核部分)
最终判定结果
一句话建议:若以全国卷标尺训练,建议补强古诗词鉴赏与单篇长文写作的论证深度与结构完整度;同时保留T*在语言运用与多文本比较上的优势。
证据索引(可逐字核对)
台湾T*(A1国综 + A2国写)
组件 | 证据锚点 | 备注说明 |
---|---|---|
A1说明与时长 | "选择题占76分…第贰部分…占24分";"考试时间:90分钟" | 题型配比与时间分配明确 |
A1多文本阅读 | "關於晚明文人的記遊…六橋待月…岳墳…"(30–31题) | 特色 多文本综合比较 |
A1语言文字类 | 错别字/成语/语义项客观题示例 | 语言运用能力测试 |
A1多选计分规则 | (2n−k)/n 分步扣分公式 | 区分度 细粒度评分 |
A2体裁与分值 | "非選擇題共二大題,占50分;90分钟" | 写作时间与分值配置 |
A2写作任务 | 题一"拟社会互动"短答4分+短文21分;题二"52Hz鯨魚"材料写作 | 双任务 多元化写作要求 |
全国卷一(2025)
板块 | 证据锚点 | 备注说明 |
---|---|---|
试卷属性 | "共150分…考试时长150分钟" | 标准化考试规范 |
阅读结构 | "一、阅读(70分);现代文I(19分)…文言III(22分)…诗歌IV(9分)" | 完整 三大阅读板块 |
名句默写 | "名篇名句默写6分" | 文化素养专项测试 |
语言文字运用 | "语言文字运用18分"专设板块 | 语用能力系统考查 |
作文 | "作文60分(≥800字)"材料作文 | 高权重 单一长文 |
全国卷二(2025)
板块 | 证据锚点 | 备注说明 |
---|---|---|
阅读板块 | "阅读72分" | 阅读权重略高于卷一 |
作文板块 | "作文60分(材料'梦')" | 文学与人生主题导向 |
证据不足项:
- ① T*是否含独立"古诗词鉴赏"板块
- ② 卷二的文言与诗词分值细目、考试时长在本附件中未完整呈现
- 为避免臆测,以上两处仅作定性或留空标注